熱門文章

彭氏氣功體驗班開課招生中

facebook粉絲團

 

分享學員:彭氏氣功初段班 葉宗倫 /職業:工程師

 

練功以來身心的反應:
感覺站立時,
身體比以前還要再更直。
開始的時候,
在作銳眼(燃)和練腿調息時,
常常站不穩,
會發生往前或往旁邊倒情形,
最近就沒有這種情形,
所以腿力也有改進。

 

剛開始的時候,
每天的練功覺得有種抵抗,
好像學生不想寫作業一般,
練功時,也覺得時間很久,
會一直想說還有多少沒作,
想趕快作完,
有點不想作,
但是又不得不作的心境。

 

不知不覺間,
發現每天的練功時間,
已經不再像一開始那樣覺得很久,
比較能好好的專注在當下練的功法,
而不是一直東想西想。

 

生活上,
處理一些雜事瑣事,
似乎也有一些改進,
具體來說,
就是類似前述練功的情況,
比起以前在作雜事瑣事時,
抵抗感覺比較少了,
因此能比較早完成,
比較不用逼迫自已去作事,
而且在作瑣事雜事的同時,
能單純作事,
而不是一直東想西想,
生出不想作,
或是怎麼還沒作完煩臊的心。

 

最喜歡的三項功法及原因

 

練腿調息:
因為和其他功法不同,
這項功法手腳同時都使用,
同時運動到較多肌肉。

大調息:
因為明顯的較長較深的呼吸。

穿腿:
我工作的關係,
平時都是使用手和頭較多,
下半身比較少使用,
這個功法能動到腿。

 

整體心得

 

因為個性的關係,
作一些事情不夠靈活,
會傾向完美主義,
或是要很努力或是很認真。

在工作上,
我一直以來,
都是會過份的,
把工作各方面,
作到超過那個情況,
或是真正需要的品質,
這往往是用耗費我的心神,
以及用加班時間換來的,
使得過去有一些工作
產生「burn out」的問題。

 

表現在運動上,
其中一個問題是,
會想說運動一定要怎樣怎樣,
然後規劃的太困難或不切實際,
所以可能就一直無法去做,
或是不能持續。

 

彭老師規定,
每天練習時間要不能多於十分鐘。
我一開始上課前幾堂的時間內,
出於我慣性的思維方式,
會覺得「真的要養生或是練功的話,
一天十分鐘夠嗎?」
以及「如果十分鐘就夠,
是不是更長時間就更好?
那我是不是要作更長時間?」等。

 

前幾堂課學到的功法還不夠多,
因此每天練習不用到十分鐘。
但是就這樣不到十分鐘,
我每天就有抵抗,
都要逼自己作,
過程都要忍受,
覺得這幾分鐘很久。

 

幾個月下來,
現在沒有一開始時,
覺得練功時有抵抗感,
練功時也不覺得那麼痛苦,那麼久了。

 

這時心境也不同了,
幾個月下來,
因為經歷了生活和工作的種種,
發現,要有一件事,
持續每天都作到也不是容易的事。

 

現在的心境則是,
要再練久一點也可以,
但是不要一開始就想的太好,
不要先追求很大的目標,
而是要注重在每日的持續的練習,
注重在練習時的當下。

 

如果每日的練習,
都能持續的很自然的作到了,
要再加時間自然就可以發生。

 

有了這些經驗,
再回過頭思考彭老師說的,
練功要「智慧的練,快樂的練」,
我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要追求完美不是不行,
但是應該務實,
踏實的從作中去追求。
而不是一開始都還沒有經驗時,
就先把目標設的很大、很好,
甚至就是為了設的很大、
很好去設定目標。
這往往是我的習慣性的應對方式,
往往也導致事情無法開始,
或是中間半途而癈。

 

而且我想到,
事情都有性價比,
練功也是一樣。
一定會有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時間。
人的時間有限,
不是一昧的一直練功,
追求練功時間愈長愈好即可。
更重要的事,是否每天持續,
以及練功時的品質。
我是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的人。
也是容易犯完美主義,
以及過度認真的人。

 

我以前就發現,
我不是很能放鬆。
年輕的時候,
玩電視遊樂器時,
我的拇指,
總是會因為按控制手把的按鈕,
按得很痛,
但是我沒聽過,
任何其他同齡的人有一樣的經驗。
來到這個年紀我很少玩遊戲了,
一年只玩幾次。

 

前陣子玩了一次遊戲,
一樣出現這個問題。
我意識到,我在玩的時候,太過緊繃,
所以拇指死死的一直用力去按壓按妞,
導致玩遊戲會讓我拇指痛。

 

一直以來,
動作類的遊戲─
靠操作技術和反應的遊戲,
而不是靠腦力的遊戲,
我都玩的都不好,

 

這幾年,我慢慢發現,
這個和很多事一樣,
因為過於緊張,身體會僵硬,
不管是操作機械,
或是使用器具,
或是使用自己身體都會操控的比較差。

 

所以很多事,不管是開賽車、戰鬥機,
或是劍術、體操、打球都一樣,
都必需調節自己身心,
不要因為緊張或其他情緒很僵硬,
這樣會導致表現變差。

 

我察覺到這兩個發現是有關的,
我動作遊戲玩不好因為過於緊張,
因此操控時手不夠靈活,
同時也因為太用力,拇指會痛。

 

我在上課時也有相關的發現,
首先,我注意到,
彭老師在作用手敲打肩的動作時,
一開始我不懂抔老師作這個動作時,
為什麼要扭腰以及腳會轉,
後來我發現,因為彭老師手是放鬆的,
而是用包含腳和腰的全身的力量,
甩手去打肩,
而不是用手的力量去打肩。

 

於是我就理解了,
一定是這種作法,
會比單純只用手的力量去打更好,
手如果用力的話,
會僵硬反而速度會慢,
速度慢時,
手到肩上造成的動能的轉移就小,
也就是說效果就不好。

 

類似的原理,
應該是共通的,而不是只用在練功上,
比如棒球選手在揮棒打擊時,
也是扭腰和轉腳,
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體悟在後來講到有形氣時,
彭老師說端點要緊,
不然能量傳不過去。
這個也是一樣,會有放鬆的成份。
這些讓我想到,
做事情會有放鬆的部份,
而不是一直緊繃。
在上面這些例子裡,
放鬆都是比緊繃成效更好。

 

綜合以上,
我體悟到作事情(包含練功),
要講究持續性和性價比,
而不是一昧的追求遠大的目標。

 

我也體悟到作事情和練功,
需注意是否有該放鬆而沒放鬆的部份,
很多時候放鬆比緊繃成效更好。
特別是我是容易緊張,
和過度認真的人,
更是值得注意放鬆這件事。

 

學員葉宗倫試功影片

 

彭氏氣功體驗班、正式班開課招生中
pengsqigong.com/class